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,以及電子制造產業的發展,協作
機器人成為熱門話題,而對于初涉足機器人領域的用戶來說,或許對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二者間的區別還不甚了解。這里大概給大家介紹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區別。
協作機器人,顧名思義,就是在機器人與人可以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戰,充分發揮機器人的效率及人類的智能。這種機器人不僅性價比高,而且安全方便,能夠極大地促進制造企業的發展 。
協作型機器人作為一種新型的
工業機器人,掃除了人機協作的障礙,讓機器人徹底擺脫護欄或圍籠的束縛,其開創性的產品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,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開啟了新時代 。

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特點有 :
1.輕量化
使機器人更易于控制,提高安全性。
2.友好性
保證機器人的表面和關節是光滑且平整的,無尖銳的轉角或者易夾傷操作人員的縫隙 。
3.感知能力
感知周圍的環境,并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的動作行為 。
4.人機協作
具有敏感的力反饋特性,當達到已設定的力時會立即停止,在風險評估后可不需要安裝保護欄,使人和機器人能協同工作 。
5.編程方便
對于一些普通操作者和非技術背景的人員來說,都非常容易進行編程與調試 。
協作機器人:就是在機器人與人可以在生產線上協同作戰,充分發揮機器人的效率及人類的智能。這種機器人不僅性價比高,而且安全方便,能夠極大地促進制造企業的發展。
工業機器人:是廣泛用于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,具有一定的自動性,可依靠自身的動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工業加工制造功能。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、物流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。
一般來說,工業機器人由三大部分六個子系統組成。
三大部分是機械部分、傳感部分和控制部分。
六個子系統可分為機械結構系統、驅動系統、感知系統、機器人-環境交互系統、人機交互系統和控制系統。

首先是兩種機器人所面向的目標市場不同,最初協作機器人的研發是為了提升中小企業的勞動力水平,降低成本,提高競爭力,就可以避免勞動力外包的情況(將工作機會留在國內),因此協作機器人最初的市場就是中小企業,協作機器人的發展壯大也和中小企業分不開。
其次就是二者替代的對象不一樣。傳統機器人代替生產線中的機器,機器人做為整個生產線中的組成部分,如果某個環節的機器人壞了,在沒有設計備份的情況下,整個產線可能要停工。相比之下,協作機器人具有柔性特點,代替的是人,二者之間可以互換,整個生產流程靈活性很強。
協作機器人相比與傳統工業機器人,主要有安全、低成本和易于上手的特點。協作機器人的主要賣點之一就是靈活開放。協作機器人提供豐富的腳本語言擴展庫,利用腳本語言的特性,可以使軟件具有更高的擴展性和移植性。功能更加豐富靈活。
協作機器人可以擔當許多角色,通常為服務角色和
工業角色。服務型協作機器人用于在公共場所提供信息、運輸貨物或提供安全保護。工業型協作機器人則具有多種應用,包括但不限于拾取和放置、包裝和碼垛、組裝、機器維護、表面精加工以及質量測試和檢查。